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一代巨星「萬人迷」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離世,至今超過50年。早前電視節目追尋當年李小龍猝死之謎的真相,1990年移居加拿大的苗可秀(Nora姐姐)可有收睇?「我本來沒有,但有很多朋友傳給我,我看了,只感到事過境遷難道可使他復活嗎?反而牽扯很多人在內。是的,我也會好奇其他人的死因真相,更何況李小龍這傳奇人物呢?」

文匯報


一直致力引領失明者走出家門的「樂明視障團」創辦人、加拿大「奶茶王」梁立安牧師是別人口中的踩過界牧師,我好奇牧師為何要參加沖奶茶大賽?牧師坦言在他的生命中沒有No,努力下一切都有可能,「我有機會開了一個社企,就是讓視力有障礙的朋友有平臺去展示失明並非失去一切,只是欠缺機會。2016年在大家鼓勵下,我第一次參加比賽得了亞軍,翌年再接再厲獲得冠軍,亞軍也是失明人士,一起回港參加國際金茶王大賽。結果,我們沒有得到大獎也感恩,因為參賽是要見證失明也可以貢獻社會,也鼓勵視障人士不要放棄繼續努力,更希望社區創造一個包容的環境。」

文匯報


有「港版楊利偉」之稱的「香港航天學會」會長雷健泉,旁人總以為他是富家子弟,否則怎會經常到各國參加航天活動接受訓練、學習駕駛16萬元1小時的戰鬥機?會長回應︰「其實我來自普通家庭,我是文科生,飛機工程畢業,我真正的工作是美術設計。與太空結緣在1969年,當年11歲在家中的黑白電視機見到世界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畫面,非常震撼。未幾,登月的太空人巖士唐來港訪問,我在尖沙咀遠遠見到他,自始對航空航天開始瘋狂!我是童軍,也有航空訓練,其中製作飛機模型,過程中見一張海報介紹美國一個少年太空人的計劃,申請竟得到回音,更提議我在香港成立分會,定期給我資料,豐富了我很多航天知識。」

文匯報


8月份和外子張文新到加國旅遊,並擔任加拿大中文電臺暑期訓練班的義務導師,多倫多「超級新星訓練班」之後,便是溫哥華「後浪DJ演藝訓練班」,其中導師還有雷安娜、潘芳芳、潘煒強、莎菲寶等等,課程包括歌唱、舞蹈、配音、廣播歲月……

文匯報


香港首位視障心理治療師和臨床輔導心理學家黃明慧,8歲那一年因為一次嚴重的藥物過敏,引發全身包括舌頭和耳朵都不斷脫皮,床上鋪滿了一片一片如枯葉的皮屑,「當時我頭痛暈眩,躺在床上昏迷,耳朵卻可聽到醫生要父母為我準備身後事,我想彈起來打他一拳,我很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出院的……結果入院時70多磅的我,出院時只剩下20多磅,一隻眼睛失去了視力,另一隻只見到微光。但我認為痛楚與悲慘根本是兩回事,母親是最好的見證,她從未聽我埋怨過一句,因為看不見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並非生命的全部。」

文匯報


8月是外遊高峰期,我也飛到加拿大準備享受一個清閒的假期。我總覺得電臺節目做久了,轉換一下主持或既定環節,可為聽眾朋友帶來新鮮感……未來三星期的《舊日的足跡》多謝我們重分量、受歡迎的AO歌手,香港電臺《自由風自由Phone》的客席主持楊立門先生接手代班,這是我的榮幸、大家的福氣,歌王請來了鬼馬的尹光、善心的方黃吉雯和親子專家陳美齡,相信一定耳目一新!

文匯報


迎接8月2日「全運會倒數100日」,全運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香港第一任「體育專員」楊德強,這陣子忙得不可開交,「我在2023年10月上任,全運會11月9日的開幕式在廣州,21日的閉幕式在深圳舉行,這次粵港澳三地合辦共34個比賽項目,香港承擔8個。而香港自1997年開始參與其中,每一屆隊伍約一二百人左右,今屆我們的代表團是歷年最龐大,600人以上,義工也有1萬6千人。」

文匯報


他用指尖征服全世界,成為本年度美國「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得主,香港人的驕傲——29歲沈靖韜。他3歲習琴,6歲考獲八級,獲獎連連,他早被冠上「鋼琴神童」的稱號!大家都對這位謙虛有禮、才華洋溢的小伙子極有好感和好奇,今天就讓我來解開各位心中之謎,例如他真的不愛練琴只愛打機嗎?

文匯報


身為企業家、慈善家陳守仁博士之子,經常被稱陳亨利弟弟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席、立法會議員「廠二代」陳祖恒(Sunny),2022年暫時退出家族集團的事務,全力投入生產力局和議會的工作,他說︰「父親95歲,一直鼓勵子女要將三分之一的時間服務社會。大哥很好,比我年長20歲,當年是大哥開車送媽媽去醫院生下我的。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理科碩士畢業,父親也親臨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非常感動。當了3年美林證券財務分析師,正式回歸集團,向父親和哥哥學習。」

文匯報


7月16日是香港DSE放榜的大日子,坦言當年會考成績麻麻的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勸勉同學公開試並非一試定生死,「其實我考過兩次中學會考,兩次高級程度會考,經歷Repeat兩次。其實人生的路好長,一次失敗不等於永遠失敗,很多事情都可以再試。當然,如果考得不好道路比較崎嶇,正如當年我要讀學士都好難找一間學校收自己,但如果走過了,前面條條大路通羅馬。」

文匯報


他是本年度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的大贏家,一口氣連取5個大獎的「唱作王子」馮允謙(Jay Fung)。2011年入行,14年磨一劍,今年新作《會再見的》獲得了「全球華人至尊金曲大獎」,此曲寫盡了小時候經常和爸爸分離的不捨心情,「我一歲半舉家移民加拿大,當年爸爸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了供養我們他獨自回港上班。我就和嬤嬤、媽媽、哥哥和孖生弟弟在溫哥華生活,因時差問題我們不能常常通長途電話,而且收費昂貴,但爸爸每天都會打三四次和媽媽談天。爸爸每年只回加幾次,每次都帶來很大的歡樂!我很掛念他,那時候就會聽他收藏的盒式帶,梅艷芳、張學友、周華健和Michael Jackson等。我沒有想過唱歌,只感到音樂很好聽,誰知愈大愈喜愛,甚至不想入大學要入樂壇,但媽媽勸解這樣好危險,試問圈中有多少個劉德華和張學友?於是我入大學取了Marketing學士學位,曾到過一間電訊公司工作了一陣子,也做得寫意的,但我想如果要我對著文件還是對著樂譜,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其實我的心已在香港。」

文匯報


香港是出了名的愛心城市,奇怪也是最低器官捐贈率的地方,我請教兩位對器官移植有深切體會的好朋友,「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馮恩裕醫生,以及7年前同步移植肝腎的康復者、「香港腎臟基金會」副主席王偉民(Bill哥)律師。

文匯報


提起「電器大王」電飯煲之父蒙民偉先生一定會想起著名的蒙氏咖喱,早前我遇到了「信興集團」主席蒙德揚博士,談及其父親當年抱著電飯煲四周去宣傳的往事,他劈頭來了一句:「我好掛住佢。」電器大王在2010年7月離世,已經15年,香港人依然懷念這一位帶領香港人進入家電時代的重要人物。

文匯報


著名二胡演奏家朱道忠大師為孩子起了一個獨特的名字——朱蕓編(阿Wan),阿Wan可知父親的心意?「父親說在《辭海》中可以見到,原來當年的書籍會用蕓香薰一薰以防蠹蟲,所以藏書室都會散發著陣陣蕓香。他可能希望我在文學方面發展,也想我修讀法律當律師,實在於父親的熏陶底下我自小對二胡產生莫大的興趣。」

文匯報


入行超過50年,風趣幽默,常關注兒童情緒健康的精神科專科陳嘉璐醫生面上永遠帶著心心眼和陽光笑容,這位5個孩子的媽媽難道不會不開心的嗎?「會呀,但我會將開心放大,將不開心縮小,一下子便過了,等於一隻很輕的杯,如果要24小時拿著,就變得很重了。快樂的家庭家長要有三到,首先『面到』,和顏悅色的,不要黑口黑面,脾氣差事事責罵,孩子怎會跟你說心底話?當他需要的時候,你就要留在他身旁,給予關懷和時間而非金錢。切勿大庭廣眾去指責或追問原因,他一定不會坦言相對。其次是『耳到』,當他要傾訴時,請留神聆聽,例如他提起今天有事不開心,家長可聽著回應『唔、哦』;談到難處『可憐、慘呀』,說到開心『原來係咁、好嘢喎』,我們什麼也沒說,只是伊伊吔吔的,他已有很好的感受,自然會如盤托出,接著可給與一些意見和安慰。第三『言到』,如果讚賞也不要太誇張,切記污穢的言語一句也不能出口,要說造就別人的說話,說話婉轉溫暖,令子女對你有好感,關係好,孩子會為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文匯報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