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布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共創未來」。立法會「A4聯盟」楊永杰、梁文廣、張欣宇、林素蔚表示,歡迎政府接納聯盟此前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北都區「升格」發展提速提效、豐富置業階梯、推動寵物友善政策、利用AI技術提升施政效能、發展多元旅遊產業、優化外勞政策等建議。
「A4聯盟」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通過制度改革和經濟創新,利用多元產業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充分發揮好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令發展成果惠及民生,不斷增強香港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一份「有決心 有魄力 有擔當」的施政報告。
在盛事旅遊方面,楊永杰欣見政府採納多項「A4聯盟」建議,例如推動遊艇經濟,充分迎合本地海岸自然風光的優勢,並同時制訂有效的標準與配套,包括推動泊位建設、訪港規範等一站式服務,加速本地遊艇旅遊發展。長遠而言,發展遊艇經濟更有助於開發多元海島旅遊路線,釋放藍色旅遊的潛在經濟效益,進一步落實「無處不旅遊」的發展理念。在宗教旅遊方面,楊永杰認為政府提供經濟誘因資助獲清真認證的餐廳,可顯著降低中小型食肆加入認證框架的經濟門檻,繼而吸引更多本地食肆研發合適的清真食品,豐富穆斯林旅遊資源供應,完善本地穆斯林友善的旅遊生態。
在醫療健康方面,楊永杰提到新一份《施政報告》切實將「以病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透過引入人工智能科技強化臨床醫學技術,並完善多個專科醫療服務質素,包括推展中風中心及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升級現有的膝關節管理計劃及癌癥診治服務等,既可務實地縮減專科輪候時間,解決人口老化社會「睇癥難」的癥結,亦可提高本地醫療服務的質素,加強公眾健康管理的能力,長遠有助政府推動「以預防為重」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在改善大廈管理方面,楊永杰樂見政府以智慧科技優化現有樓宇滲水的治理模式,務實地改善滲水處理的「老大難問題」。透過科技賦能,有助提升個案滲水檢測效率及準確度,以便釐清滲水衍生的權責問題,並加快部門個案處理效率。
房屋政策方面,梁文廣肯定政府提出的多項房屋優化措施,體現房屋政策已由基礎保障轉為鼓勵市民向上流動,全面回應不同階層市民的住屋需求。在優化居屋第二市場方面,梁文廣支持政府宣布增加1,000個「白居二」配額,並將居屋的綠白表比例調整至5:5,亦推出房委會「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便利長者業主因應家庭結構變化而換購合適單位。各項措施既可促進居屋二手市場流動性,增加年輕人的置業機會,更有助釋放更多大單位流入市場,協助更多公屋居民循房屋階梯向上流動,加快公屋單位流轉。
在資助出售房屋方面,出租先導計劃允許持有單位滿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準許費後,將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的白表申請者。梁文廣預計計劃可釋放約3,000個居屋單位進入租賃市場,為輪候公屋或尋找居所的白表家庭提供額外選擇。在改善住屋環境方面,梁文廣歡迎政府提升居屋及綠置居的大單位比例,並建議可參考長沙灣麗玥苑,提供更多如三房戶型,鼓勵長幼共住,未來更可考慮逐步限制開放式細單位的比例,滿足以家庭為核心的置業需求,提升市民的居住質素及幸福感。為改善老化樓字,梁文廣期盼政府加快舊屋重建研究的腳步,盡快選定更多屋邨包括石硤尾邨等進行重建,全面提升屋邨的居住環境。
在交通方面,張欣宇表示,欣見施政報告內有特別點明將推廣自動駕駛車輛。他認為香港推動自動駕駛及高階輔助駕駛技術發展軟硬件條件完備,可積極發揮「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作用,為內地車企「出海」提供技術驗證場景;長遠亦可為香港帶來技術、資金和人才。張欣宇期待未來自動車先導計劃可實現跨區行走,並達致商業營運,推動香港成為右軚智能駕駛技術的亞洲樞紐。
在加快北都區發展方面,張欣宇認為現行北都區管理面對不同的痛點,包括北都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及深圳跨境協作,協同配合發展存在高度複雜性,傳統行政架構難以有效「提質提效」發展。張欣宇歡迎政府接納其建議,設立由特首主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訂立專屬法例、簡化審批程序等多項措施,針對性地解決過去幾年實踐中遇上的痛點和難點,通過積極謀劃改革和攻堅,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取得新的突破。
林素蔚感謝政府採納其允許狗隻進入餐廳的倡議,將結束實施長達30年的禁令。政府「接地氣」的改革不但獲得餐飲業界及寵主廣泛的正面評價,令寵物主人日常生活可以更加方便,也可以改善中小餐飲業近年生意萎縮、需求不足的問題,帶來新商機,林素蔚強調寵物友善食肆發牌制度必須以嚴格監測餐廳衞生為前提,明確分開人寵進食工具與食品,避免交叉感染。具體發牌制度可分為4級,包括不允許寵物進入、允許寵物進入戶外用餐區、允許寵物進入指定室內區域,以及全面開放寵物進入,讓消費者按需要選擇合適的食肆。除了開放寵物進入食肆,林素蔚也支持政府精簡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程序,讓業界能夠開創新的營運策略,藉此推動西貢經濟。
在精神健康方面,林素蔚認同施政報告提出的多項支援照顧者及青少年措施,惟支援男性及壯年精神健康的著墨較少。男性傾向不輕易抒發個人負面情緒,但從近月多宗男性精神健康悲劇可見,其精神健康也會被無形的生活壓力壓垮,就此林素蔚呼籲政府重視並加強男性精神健康的支援,同時考慮在每5年的人口普查中,同步進行一次全港追蹤性的精神健康調查。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