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歡迎行政長官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該會會長蔡冠深讚揚報告內容全面、創新,包括接納中總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多項建議,有助創造大量職位和提升本港整體生產力,打造北都區成為本港經濟發展和「內聯」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市場的新引擎。
該會支持施政報告提出強化政府內部治理、完善公務員評核機制等,並致力推動人工智能(AI)發展,相信能凝聚優秀管理力量,全面提升政府效率,更有助促進AI在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發展。中總亦欣見施政報告推動「企業出海」措施,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做好部署,強化提升香港「超級聯繫人2.0」角色。此外,該會歡迎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支援中小企和改善民生措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民生福祉,充分展現特區政府積極有為且銳意改革的施政決心,更有助工商及社會各界應對當前挑戰,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振各界信心。
打造北都區發展新引擎
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全面統籌北部都會區發展。中總欣見政府提升北都區發展的決策層次,並透過簡化行政措施,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用「片區開發」、靈活批撥土地等,相信可更有效促進北都區各項政策與規劃的審批與落實,降低建設成本,吸引更多企業進駐北都區。該會期待委員會能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並與商會和工商各業加強溝通,深入了解業界需要,攜手推進北都區建設提速增效發展。
中總歡迎施政報告提出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區專屬法例,並制訂簡化法定程序,以創新思維突破現有框架限制,將為北都區發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該會認為,「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和「規劃及發展工作組」,分別統籌產業園區設計營運與融資、推動大學城建設和規劃北都區發展全流程管理,將有助統籌跨部門資源,加速產業落地。該會期待政府進一步吸納內地企業和資金參與,構建深度融合的國際教育、科研與產業創新樞紐。
施政報告亦提出加快河套香港園區發展。中總認同政府充分發揮「一區兩園」優勢,推動港深創科合作,採取「邊建設、邊進駐」靈活措施加快企業進駐。該會期待河套區與新田科技城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打造大灣區創科發展的重要樞紐,提升香港在國際創科領域的競爭力。
強化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
中總歡迎特區政府全方位推動AI發展,以「加強基建、推動應用導向」為策略,包括推出30億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等,相關政策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AI發展樞紐的地位。
該會亦支持政府成立「AI效能提升組」,以高層次架構統籌政府各部門配合人工智能應用,提升政府運作效能,並推動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中總認同政府在確保安全可控前提下推進「AI+發展」的方向,期待政府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在跨境電商、金融科技等商業領域的應用,協助中小企把握AI發展機遇,為AI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支援。
「企業出海」共拓新商機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整合一站式平臺,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臺「出海」,並推出多項支援措施,吸引海內外企業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和財資中心、推動創立投資基金等。中總建議特區政府可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國際品牌中心」,為品牌增值,長遠成為第九大核心功能,借助香港在品牌設計、市場營銷、會展、法律金融等領先地位,協助本港及內地品牌「走出去」。
中總歡迎施政報告在數據跨境流動、跨境支付等領域提出具體措施,包括推進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發展、優化跨境徵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等。該會期待政府進一步推動完善跨境電商海外倉政策,與內地海關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綠色通道,並落實大灣區產品統一認證和品質檢測標準,全面提升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2.0」的功能。
加強支援中小企轉型發展
施政報告推出11項措施支援中小企業應對經濟轉型,包括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申請期和「還息不還本」安排、設立「經貿一站通」平臺、優化「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等,有助紓緩中小企經營壓力,減輕企業營運成本。中總亦支持政府整合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及貿發局資源,助力中小企開拓海外市場,期望政府進一步支持中小企在數碼化應用、跨境電商拓展等方面加快轉型,並持續簡化各項支援計劃的申請程序,協助中小企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建構國際人才樞紐
施政報告亦就加強招攬人才提出不少措施,包括放寬八大資助院校招收非本地生上限,促進高等教育多元化、國際化,不但助力本地學生認識不同文化,更會進一步促進教師團隊國際化,提升香港大學國際排名。施政報告亦提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學術界人才深入參與產業實踐,促進科研成果在本地落地應用,有助將香港的學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動力,激發科研成果商業化,進一步培育具高增長潛力的獨角獸企業,並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相互呼應。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