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就進一步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提出多項相關措施,多所大學均表示歡迎。其中,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認為策略性發揮香港創新潛能,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他強調,當中各項重要舉措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推動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與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並為香港的長遠發展確立了明確藍圖。

其中,施政報告提升非本地學生比例及「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等,張翔認為這將顯著提升香港高等院校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匯聚全球人才,進一步鞏固香港及港大作為國際頂尖人才首選之地。他亦歡迎施政報告聚焦將北部都會區定位為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及建設大學城,並相信「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及於2026年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在人工智能及創新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2025年施政報告推出的一系列前瞻性政策措施,能為本地高等教育及科研界注入強大動力,尤其在推動創新科技及培育人才方面。他續說,中大會與政府攜手推動大學城的籌劃及建設,充分發揮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生命健康科技等領域的科研優勢,踴躍參與北部都會區的創科產業布局。中大期待新田科技城及河套能成為區域創科產業的基地,推動尖端技術落地及成果轉化,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樞紐地位,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
盧煜明亦支持政府推動醫療改革,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癥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並加快先進儀器及創新藥的審批流程,造福本地病人,並歡迎政府提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工作,促進產學研合作發展。他亦支持30億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一億元航天專項基金、發展低空經濟、設立「留學香港專班」等措施,及樂見政府加強推廣知識產權,認為有助保障發明者,同時為科研成果商業化奠下基礎。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指出,施政報告提出的「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等重要舉措,不僅是香港發展的長遠布局,更是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和擴大頂尖人才庫的關鍵策略,意義深遠。科大必將積極支持,並與各界協作,共同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與教育樞紐。
葉玉如歡迎施政報告從政策創新、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三方面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支持政府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認為此舉有助深化創科生態,與科大推動產學研融合的策略高度契合。她並認同北部都會區作為策略發展據點的定位,強調科大高度重視河套合作區的戰略意義和發展潛力。及將全力支持由特首帶領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校方期望大學城的規劃能與新田科技城及河套區的創科發展相輔相成,從而促進人才培育、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完整策略,包括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城大強調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將在未來數年逐步增加非本地學生的本科收生名額,並將確保宿舍和教室等必要設施足以配合有關增長。城大亦正積極研究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教育城」的發展規劃,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創造商業及社會價值,促進「產學研」的發展,致力打造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級的產學研平臺。
城大校長及大學傑出教授梅彥昌表示,投資高等教育就是投資香港及香港年輕人的未來。他說,城大將繼續與世界各地一流學府和機構建立夥伴合作關係,積極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留學香港」,並推動創科發展,以保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及吸引力,與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保持一致,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及「國際創科中心」。

嶺南大學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指出,2025年施政報告在支持教育界未來發展方面給予較大篇幅,表示歡迎。尤其嶺大鄰近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產學研生態圈,是本港八所資助大學中最為鄰近深圳灣口岸的大學,他強調嶺大將會持續善用這一地理優勢,積極探索北部都會區的未來發展。
有關政府推動AI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秦泗釗強調大學期待在政府推進AI科研及人才優勢方面貢獻力量,又歡迎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積極承辦國際學術及專業會議。他亦相信提升非本地學生學額的舉措,將有助香港建成一流國際教育樞紐,進一步吸引全球人才,鞏固本地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香港浸會大學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策略部署,並勾劃未來香港經濟和民生發展的藍圖,以及提出相應的即時和長遠政策措施作為支持。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浸大十分支持政府推動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強化「留學香港」品牌的政策措施。他又相信,通過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將能加快北都大學城的發展,強調大學將積極向政府當局提供意見,以協助完善規劃,配合本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浸大又指,放寬自資收生限制,長遠有助大學在招收具備多元文化背景的非本地學生時更具彈性。而通過推行「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及建議教資會撥款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內地宣傳及師生招攬等,將有助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港升學和任職。浸大亦歡迎施政報告重點推動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等產業發展,並會密切留意年底前公布的《中醫藥發展藍圖》,支持政府把香港發展成為中醫及中藥國際化橋頭堡的願景。

香港理工大學歡迎施政報告提出的多項政策措施,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包括支持大學招收更多非本地學生及教研人才,以及推動新興科技及產業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並加快國際教育樞紐的建設。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表示,理大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並歡迎政府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加快北都大學城發展。
理大校長滕錦光指,理大支持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包括放寬自資非本地本科生及研究院研究生學額上限,以及成立「留學香港專班」,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理大樂見政府銳意發展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產業,及支持政府以一系列措施推動航天科技、低空經濟等戰略性產業的發展,並支持大學的相關研究項目。理大並欣悉政府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學者參與企業研發工作及邀請科企專家參與教學,深化產學研聯動發展。
(相關回應將陸續更新)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