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回應了立法會議員吳永嘉近期對「AI+」與「新型工業化」的殷切關注,既緊貼國家發展方向,亦切合香港創新發展的實際需要,吳永嘉對此表示歡迎!
因應國家公布的「AI+行動路線圖」,《施政報告》公布重點支援AI教育,包括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會在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
經民聯期望政府進一步在職專教育引入AI技術,加快推動「新工科」等跨學科協作,積極孕育職業人才,配合「工業4.0」的人才需要。政府亦應優化資歷架構及認證制度,讓公眾看到「工字可出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連升5級,排名全球第4位,反映政府的「搶人才」措施奏效。今次《施政報告》以嶄新思維,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和了解行業需要,並且鼓勵本地應用科技大學與境外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並強化創新人才建設。
經民聯認為應順勢而上,進一步推動「民、政、產、學、研」結合,爭取民間資源支持初創企業,參考杭州孕育「六小龍」的經驗,向初創中小微企提供切實補貼,打造「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
《施政報告》亦回應了吳永嘉多年的建議,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以及下調「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的項目成本門檻由3億元到1.5億元,務實回應企業所需。
經民聯認為,政府應及早制定「香港新型工業中長期發展方案」,並加強與業界溝通,確保方案「落地」,著力提升業界在供應鏈管理、市場融資、品牌推廣等的發展和競爭力,帶動新型工業化的整體進程。
此外,政府亦應積極爭取加快推展「灣區認證」,讓本港的檢測認證機構參與更多「灣區標準」認證工作。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