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形容今次《施政報告》務實進取,以新思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樓宇滲水、房屋、市區重建、旅遊、寵物友善等政策展現「言必行、行必果」的決心,尤其是肯落水入場處理樓宇滲水這個老大難問題,值得支持和肯定,既然政府向不願意或無能力處理滲水問題的業主收取一定費用,未來應下調35%濕度的門檻標準,以及善用科技提高調查成效。
楊永杰續指,若然棄用色水測試,改為一開波使用紅外線或探地雷達等科技確認滲水源頭,就能夠即時採取跟進行動,讓受影響的住戶不用再因調查進度緩慢而長期飽受滲水滋擾。同時,局方亦可考慮設立滲水調解中心,化解住戶間不必要的糾紛。
在解決三座大山之一的房屋問題上,楊永杰贊揚政府今次從問題根源落對藥。房屋階梯理應是層層遞進,過去一直推動政府解決房屋兩個節點,一是活化居屋流轉,容許住滿10年的居屋業主放售單位予綠表或者「白居二」買家時,可獲「白居二」資格,藉此激活居屋第二市場,屆時居屋業主可按自己需要換樓,同時避免「白居二」申請者湧入居屋第二市場出現炒貴居屋的問題,重現居屋在置業階梯上的價值;二是增加綠置居及居屋單位的供應量,讓公屋租戶有上流空間,提高公屋轉流率。樂見《施政報告》從善如流,透過增加綠置居及居屋單位供應量、增加「白居二」配額、提升大單位比例、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等措施,有助重建房屋階梯,提高市民向上流的動力,重燃市民的置業希望。
為增加市場重建誘因,《施政報告》提到放寬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針對較迫切重建的七個指定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等措施。楊永杰表示,早於今年6月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建議容許發展商將位於油旺以外的舊區小型重建地盤,所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同區或跨區的大型重建地盤使用,以及研究因應「輸出地盤」和「接收地盤」的呎價水平調整地積比率的轉移比例,是次新措施接納了跨區地積比率轉移和調整地積比率的轉移比例的概念,將提高私人發展商參與舊區重建的積極性。
另外,《施政報告》提及今年內公布馬頭圍邨重建計劃,楊永杰表示,「政府研究重建研究了4年,現在終於有新進展,對於馬頭圍邨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建議政府研究以小區形式一併規劃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及樂民新村,以期更有效規劃社區配套設施,以及推動房委會、房協及市建局以置換土地方式協作進行重建,加快高樓齡公屋的重建速度。」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