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今日(17日)早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提及為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由明日(18日)起,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其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實行更嚴格的人手比例,由現時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即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對於相關優化外勞政策,有勞工團體及餐飲業協會均表示滿足,認為可以在僱主與本地勞工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對於餐飲業界而言,不論是本地工人或外勞,最重要是可以聘請到合適的員工。而最新飲食業界的失業率上升至6.8%,較上月公布的6.4%上升0.4%,這是屬於一個大的增幅;對此,政府已經明確有相關優化措施,希望可以緩和失業問題。他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關侍應及初級廚師工種的優化政策,既可保障到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同時繼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僱主只要遵守及符合相關策要求,仍然可以申請輸入合適外勞,可以說是在僱主與本地勞工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所以對新一份施政報告有關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政策表滿意。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副主席譚金蓮表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在最初推出時,2:1的比例原本是限定在特定申請工種,其後始取消相關限制,可以用全間公司不同崗位員工計「人頭數」。在此情況下,有不良僱主在聘請外勞後解僱本地工人,其中侍應及初級廚師成「重災區」。她認為就不良僱主這種行為,除了作出投訴及懲處外,最重要是在計劃源頭設計方面著手,針對受影響較嚴重的工種設立限制申請2:1的門檻,做法可以有針對性,所以對施政報告相關優化外勞政策感到滿意。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