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傑 救世軍油麻地長者社區服務中心隊長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照顧高齡、自理能力缺失或殘疾成員的壓力。護老者、照顧者承擔了沉重責任,卻往往忽略自身的身心健康與需要。勞工及福利局於2022年發表的《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主要報告》曾對相關問題提出建議,包括:建立自我評估工具,及有效辨別高危照顧者,並透過培訓提升照顧者的能力,以減輕照顧負擔及壓力。照顧規劃正是回應這些建議的重要策略,有助提升照顧質素,及保障護老者福祉,讓照顧歷程得以持續。本文將分析照顧規劃的重要性,並分享護老者在制定照顧規劃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照顧規劃的意義在於確保照顧的持續性。透過有系統的照顧規劃,護老者能掌握被照顧者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及早制訂應對照顧方案及配對合適的社會服務,減少因突發事件而造成照顧真空期的風險,讓照顧工作得以持續。
平衡壓力 讓照顧可持續化
良好的照顧規劃能夠針對被照顧者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及情感需要,讓護老者訂定合適的照顧方案、分工安排及運用社會資源,提升其生活質素。同時,也能減輕護老者的負擔,透過召開家庭會議,進行照顧工作分工,並連結社會服務資源,使護老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照顧工作,騰出空間照顧自身生活安排與健康,有助減輕他們因擔任護老者角色導致生活失衡而產生的照顧壓力。
護老者面對的挑戰和壓力來自多方面。根據香港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約有87.5%的護老者在照顧過程中感受到極大的情感壓力,包括焦慮、心痛和有壓力,這種情緒不僅影響他們的決策能力和照顧質量,更可能損害心理健康。許多護老者缺乏醫療和護理知識,導致他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無法作出及時和適切的應對,進而影響被照顧者的健康和安全。時間管理上的困難也是一個主要矛盾點,照顧工作是持續的任務,護老者需要有效地管理時間,在照顧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然而,隨著照顧需求的增加,護老者會感到難以兼顧其他生活範疇,可能導致照顧質量下降及生活壓力加劇。
社會各界發展照顧規劃是必要之舉。我們應建立支持系統,提升護老者的持續照顧能力與情緒韌力。通過建立家庭、朋友或社區組織等支持網絡,獲得情感及實務支援。此外,參與互助小組亦有助交流資訊及分享經驗,在互動過程中增強彼此的聯繫與理解,發展成為互助網絡,並在需要時獲得替代照顧支援,加強照顧計劃的穩定性。
多方位賦能照顧者
護老者自身能力提升也很重要。透過參加涵蓋護理、保健及心理支援的培訓課程,他們不但能夠提升照顧知識與技能,更能深入認識和理解被照顧者的需要和限制,並在有需要時作出適切應對。
再者,構建靈活的照顧計劃也很重要。護老者進行照顧規劃時,需保持靈活性,因應被照顧者的健康狀況、自我照顧能力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定期檢視和調整計劃內容,以回應不同階段的照顧需要,提升照顧的針對性和個人化,讓護老者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隨著科技發展,照顧規劃的應用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紙本形式,而是逐漸拓展至數字平臺,讓護老者能夠透過專門的應用程式或網站,更便捷地進行照顧規劃及評估,並獲取個人化建議及服務配對,提升規劃效率與靈活性,進一步強化照顧工作的質素與可持續性。
對於護老者及被照顧者而言,照顧規劃是一項重要的支援策略。透過訂立、定期檢視及更新照顧計劃,護老者更能掌握照顧的方向,靈活應對被照顧者的需要,提升照顧質素,並有效緩解自身的壓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