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營商環境逐步改善,最新採購經理指數(PMI)重返擴張區間。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全球昨日公布,8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高出1.5,由上月的49.2升至50.7,乃今年首季中段以來的最佳表現,是7個月以來首次重返50以上擴張水平,反映營商環境好轉。受訪公司表示,期內訂單需求相對好轉,促使企業提高產量,私營企業5個月以來首次增產,擴張速度雖然不大,卻是去年12月以來最顯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標普調查顯示,香港營商環境扭轉2月以來跌勢,於第三季中段有所改善。雖然來自海外和內地的訂單銷量仍然下跌,但企業重新增產,訂單需求也大致穩定,特別是本地巿場提供有力支撐。在業務經營轉趨活躍、訂單需求回穩的利好因素下,私營企業於是增加人手,升幅雖然輕微,但卻是3個月以來首次。此外,採購活動的緊縮速度放緩。
就最新調查結果,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香港營商環境於第三季中段好轉,乃今年2月以來首次。正當整體訂單大致回穩之際,企業錄得5個月以來的首個產量增長,升幅更是去年12月以來最大,並且推動就業水平向上,扭轉一連三個月的跌勢。
美關稅陰霾 企業傾向清存貨
不過,Usamah Bhatti指,從內地和海外巿場新接的業務量,卻因美國關稅增加而備受影響,看來訂單增長僅局限於本地需求。「總的來說,多項前瞻性指標依然下行。企業在繼續消化手頭未完訂單的同時,也再度縮減採購活動,顯示業務生產有可能依賴清理積壓作為支撐。此外,業者在8月依然強烈看淡未來一年前景。」
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謝家曦補充指,本港經濟有改善趨勢,主要受惠股市暢旺、人民幣轉強帶動旅客消費,以及廠商繼續提前出貨。雖然近日港元拆息回升,但相信問題不大,下半年PMI仍有望輕微擴張。他估計,下半年本港進出口及金融業表現仍然不錯,建造業可能承受較大壓力,但估計整體失業率升幅仍然有限。
標普調查指出,受訪公司表示,最近調查期內的新增業務已大致回穩,相關指數經季節調整後,雖仍略低於50的持平線,但已是今年2月以來最佳。數據顯示,從海外和內地新接的訂單量繼續大幅縮減,因此本地巿場是月內訂單好轉的主要命脈。調查資料又透露,美國關稅政策和全球經濟低迷,拖累出口銷情。
8月的就業水平上升,突破3個月跌勢,情況與企業增產相符,惟職位增長不大。另一方面,企業也反映,積壓工作進一步減少。
船期延誤嚴重拖累交貨期
調查顯示,企業最近期內的採購活動也持續收縮,但跌幅已比7月收窄。企業指出,因需求疲弱而減購投入品。與此同時,投入品庫存已連續3個月升高,惟增幅輕微。不過,企業特別提到,供應商因船期延誤而未能準時交貨,延宕程度為7個月以來最嚴重。
生產成本漲 為增銷路不加價
價格方面,8月的整體投入成本進一步上升,但增幅較上月溫和。業者認為,原材料價格攀升是成本上漲的原因之一,但其實當月的員工成本亦已重拾升幅。為了增加銷路,多家企業在價格方面作出讓步,因此整體的產出售價大致不變。
展望未來一年業務前景,香港企業在8月依然強烈看淡。業者憂慮的核心,主要圍繞美國關稅的持久影響和經濟疲弱;整體悲觀情緒雖仍明顯,但已是3月以來最輕微。
PMI以50作為枯榮分界線,50以上反映經濟擴張,50以下反映經濟收縮。
0 / 255